

忙了一年,很多人都想知道:自己存了多少錢?
看著銀行APP上的數(shù)字,隱約覺得存下的不止這數(shù)。
與其憑感覺,不如抽點時間來一次簡單的個人財務盤點。
就算你是第一次操作,也能在10分鐘左右搞定,主要分為以下三步:
第1步,統(tǒng)計各平臺的年度收入。
如果自己全年的收入都是靠工資獲得,直接在個稅APP查看2024年度收入納稅明細,用“收入合計-申報稅額合計”就知道稅后總收入了。
如果你有其他收入來源,或者想了解更精確的收入情況,就可以從各類銀行APP、微信、支付寶逐一盤點,然后及時記在手機備忘錄。
首先去各家銀行APP梳理,一般在搜索欄輸入“賬單”或“年度賬單”就會顯示該功能。
有些銀行交互做得比較糙,壓根沒出年度賬單,我們可以用【收支】【交易明細】等功能選定2024年初到年末的區(qū)間,一般有個匯總的金額,筆數(shù)較少的自己快速算下也行。
如果有些銀行全年只是小額進出幾筆,就不必費時費力去統(tǒng)計了。
其次看最熟悉的微信平臺,可以沿著【我的】-【服務】-【錢包】-【賬單】-右上角的灰字【統(tǒng)計】-【年賬單】這一路徑找到年收入。
至于支付寶的年度賬單,也是類似的查詢路徑。
此外,要是有大額現(xiàn)金鈔票收入和支出,也需要憑印象記個大概。
最終把各個主要平臺的年收入加總起來,就搞清了自己的全年總收入。
如果自己有過擺攤、接單、做自媒體等副業(yè),或者在工作中有一些墊資,可以用“全年總收入-全年稅后工資及獎金等常規(guī)收入”,就知道去年的額外收入情況。
第2步,統(tǒng)計各平臺年度支出,修正不合理的分類。
如果你通過各個平臺統(tǒng)計年收入,那么在查賬單的過程中,建議順手把年支出也記錄下來,這樣的查詢效率更高。
對于全年收入只依賴工資的朋友,雖然統(tǒng)計收入有“查詢個稅APP”這個捷徑,但統(tǒng)計支出同樣得去常用的銀行APP、微信、支付寶逐一整理。
另外,有些朋友在統(tǒng)計年支出過程中,會發(fā)現(xiàn)兩個明顯的BUG。
第一個BUG:微信/支付寶的支出習慣用綁定的銀行卡扣費,那么這些支出就跟銀行賬單有大量重合。
有的人微信賬單顯示2024年支出是24萬,但其中20萬都是通過銀行卡付款,我們?nèi)ャy行APP拉賬單的時候,這些支出就會重復計入。
這里分享一個解決方法:
在微信/支付寶下載全年賬單(excle文件的形式),剔除使用銀行卡支出的所有交易,留下只用微信零錢/零錢通、支付寶花唄/余額/余額寶交易的收支,這樣就不會重復計算了。
第二個BUG:投資理財、給自己其他賬戶轉(zhuǎn)賬,這些資金進出不應該計入收支,但有些APP會把它們錯誤計入。
比如有人在支付寶用998塊買了基金,平臺知道這是投資理財就沒把這筆交易計入收支。
但各個平臺間有信息壁壘,付款行招商銀行APP無法準確識別這筆錢的用途,以為是普通交易便把它計入收支,讓我們誤以為是實際支出。
這里也提供一個解決思路:我們?nèi)ャy行APP把它修正為“不計入收支”,對齊賬單統(tǒng)計口徑即可。
當然了,如果你一直用微信的零錢賬戶、用支付寶的余額/余額寶/花唄賬戶去對外支付,而且沒在這倆平臺投資理財,上面的BUG自然不存在。
整理主要平臺修正后的收支,像下面這樣,匯總起來計算當年的收入-支出,還能剩下多少錢。
通過上述這些步驟的收支梳理,就知道這個人“去年存了3.5萬”。
這個數(shù)據(jù)反映的是我們?nèi)ツ甑亩唐谪攧諣顩r,如果金額比較高,通常說明自己的現(xiàn)金流還不錯,接下來規(guī)劃儲蓄或者理財也更有底氣。
但想搞清楚自己“這些年以來攢了多少錢”,還得看資產(chǎn)負債的情況。
不同類型的平臺,往往對應存款/國債、銀行理財、基金、股票等不同的資產(chǎn)。
很多朋友還買了儲蓄型保險,它也屬于個人資產(chǎn),建議記錄它們目前的現(xiàn)金價值,也就是現(xiàn)在退保能拿回的金額;其他資產(chǎn)按實際面值或市值如實記錄就行。
接下來,我們就從各個平臺快速盤點自身的資產(chǎn)負債。
要稍微花點時間的,是按風險收益水平給理財資產(chǎn)做個細分。
但這事微信和支付寶都幫我們梳理好了,分為活期資產(chǎn)、穩(wěn)健理財、進階理財,我們在銀行APP也參考這個思路大概區(qū)分各項金額就行。
至于整理負債就簡單得多,主要看看各張信用卡已用額度、消費貸及房貸車貸的剩余本息,以及其他負債。
最后把各項金額匯總到下面這個表格,用總資產(chǎn)-總負債,就得出我們的凈資產(chǎn),也就是“這些年我們存下的錢”。
盤點完資產(chǎn)負債表,也別忘了一類特殊的資產(chǎn)——保障型保險。
在保障險存續(xù)而且沒出險的階段,它們的資產(chǎn)價值可以忽略不計。
可是一旦出險又有真金白銀到賬或是抵扣治療費,具體多少錢沒法預估,這得看被保人的身體狀況或治療情況。
保障險的資產(chǎn)金額沒法填,但做好保單管理卻非常有必要,能幫我們評估自身財務對人身意外、疾病支出的應對能力。
如果是在深藍保買的保險,可以在深藍保小程序-保單管理頁面管理手里的保單。如果你是線下買保險或多平臺購買,也可以把保單信息手動添加到小程序。
要是擔心自己遺漏了之前的保單,這里推薦一款國家隊開發(fā)的app——金事通,它可以一鍵查詢到我們作為投保人或被保人的所有保單。
一般來說購買保險是低頻操作,這部分工作量不會很大,幾分鐘就能搞定。
整理完過去一年的收支情況,以及這些年攢下的家底,有些朋友會遇到一些疑問,為此我們也提供一些解決思路。
Q1:對很多筆金額不小的賬單都沒印象了,該怎么辦?
這是在提醒自己,是時候開始記賬啦。但是說實話,很多人記賬都沒能堅持下去,原因是這事挺煩瑣,有點費時費力。
不過也有一個取巧的辦法,首先是選對工具,如果你習慣用微信對外支出,可以搜索“微信記賬本”小程序授權它幫你記賬。
這個功能還是蠻貼心的,它會自動歸納整理收支并且每天發(fā)一份日報。當然了,微信以外的收支,只能靠我們手動添加到賬本。
其次是不要太摳細節(jié),例如幾塊十幾塊的小額消費不用逐筆記賬,定期預估個大概金額記作一筆就行。
再回到去年的賬單,那些沒印象的大額支出還是建議查證下,防止資金被盜刷。
Q2:去年花的比賺的還多,怎么找原因?
首先看看支出的大頭有哪些?如果占比高的都是房租水電、房貸車貸等固定支出,可以進一步評估下這些支出能不能縮減。
要是房租實在太貴,可以考慮要不要搬家;要是房貸/車貸的還款壓力大,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變現(xiàn)部分金融資產(chǎn)提前還款。
其次,如果可選消費也就是享樂型開支比較大,例如高昂的旅游、餐飲娛樂等,就可以在今年壓縮預算。
呃……說實話,要是之前沒有記賬,分析支出結(jié)構(gòu)還是挺費勁的,只能看著賬單重新梳理猜用途。
要是有記賬的話,支出結(jié)構(gòu)也挑不出大問題,就需要關注收入來源,可以考慮如何開啟副業(yè),或者想辦法增加長期的被動收入。
Q3:手里該留多少靈活資金應急?
建議至少留夠3~6個月的生活開支,如果資產(chǎn)絕大部分被定期存款、國債等鎖住期限,或者大部分被浮虧的理財、股票基金占據(jù),臨時取回可能會有明顯損失。
針對這部分靈活資金的儲備,要么從其他資產(chǎn)以合理價格平穩(wěn)贖回,要么用后續(xù)的增量資金優(yōu)先配置流動性強的貨幣基金、靈活理財產(chǎn)品等。
另外還得考慮萬一有重大疾病/意外相關的醫(yī)療支出時,手里的保障全不全?對此有疑問的可以點擊咨詢,我們有專人免費做保單診斷,并提供優(yōu)化思路。
一次簡單的年度財務盤點,就分享到這里了。
無論你對過去的財務情況是否滿意,相信在2025都有很多改善的機會,比如開始記賬、立下更加合理的財務flag。
最后,祝愿各位朋友積攢小金庫的速度越來越快。
如果想了解保險儲蓄,點擊下方卡片預約專業(yè)理財規(guī)劃師,免費咨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