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看了上面那么多內(nèi)容,估計大家多多少少對于家庭保險有了一些了解。
下面大師姐最后來分享一下,自己關于家庭保險配置的思路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1、明白需求
保險說白了就是解決錢的問題,一般家庭在解決日常吃喝拉撒之后,還能剩余多少錢?要靠這些錢解決哪些風險?
這些我們都要明確。
現(xiàn)在市面上的保險產(chǎn)品多得讓人眼花繚亂,但保險公司絕不會告訴你, 其實真正有用的只有這4種:重疾險,百萬醫(yī)療險,意外險和定期壽險。

重疾險,解決的是因病造成的收入損失問題,
百萬醫(yī)療險,解決的是因大病,或意外產(chǎn)生的巨額醫(yī)療費問題,
如果負責賺錢的家庭支柱躺在病床上了,甚至突發(fā)意外不在了,誰來養(yǎng)家糊口,定期壽險這時便凸顯其作用。
...
那要怎么買呢?
針對不同的人群特點,要買的保險也不一樣。
但底層邏輯還是不變的,保障要先大人,后小孩。

優(yōu)先給家里能賺錢的人買,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,作為家庭的頂梁柱,即使日后發(fā)生不幸 ,賠的錢還能留給孩子正常生活。
而大部分人父母還是會存在心理賬戶偏差,買保險優(yōu)先給孩子買,自己卻在裸奔。
孩子不承擔家庭責任,但難免會出現(xiàn)磕磕碰碰,所以大病、意外風險還是需要保障的。
每個人需要知道自己要什么,而不是業(yè)務員一句話:
“王先生,如果你買保險的話,先買一份重疾險吧,什么大病都能保”,盡管你只是需要一份百萬醫(yī)療險。
“李太太,這款重疾險非常熱門,很多人都買了,你也買一份把”,業(yè)務員連你的需求都沒問就推薦產(chǎn)品了。
重中之重,我們要明白自己需求是什么,要買什么產(chǎn)品,而不是讓業(yè)務員牽著鼻子走。
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,那么配置思路和產(chǎn)品搭配也不同。點擊下方鏈接,幫你定制“性價比最高、保障最全面”的家庭保險方案:

2、先大人后小孩
大多數(shù)父母都有一個相同的認知誤區(qū),就是大人身體好抵抗力強,可以暫時不買保險,但一定要優(yōu)先把孩子的保險配齊。
家長總認為自己有醫(yī)保,平時身體也不錯,保險實在用不到,但孩子還小,抵抗力低,非常需要保險。
很多家庭都是普通家庭,但是家長給孩子買的保險可不少,每年將近1萬多保費,占了家庭支出的大頭,等回過頭想給自己買時才發(fā)現(xiàn),預算不夠了...
比如下面這位家長:

但我們仔細考慮一下,家庭中最需要保險的真的是孩子嗎?
做個假設,孩子不幸得了重大疾病,但是卻沒有買保險,這筆治療費用如何承擔?
孩子的社??梢詧箐N一部分醫(yī)療費用,然后家庭還有積蓄可以用于治療,如果還不夠,家長去借、去抵押車輛房產(chǎn),四處籌錢也會盡最大能力讓孩子接受治療。
只要父母在,家庭就在,孩子就有希望,整個家庭也會慢慢好起來。
但如果換個角度,倒下的是父母呢,那情況會如何?
大人一旦倒下,不僅需要花費巨額的醫(yī)療費用,而且整個家庭也會失去收入來源,甚至因病致貧,到時候連孩子的保費都交不起。
風險和疾病不會因為你是成年人就特別關照你,如果我們能預知自己是否會患重大疾病,那就根本不需要保險了。
雖然家庭里每個人都需要保險,但配置的順序很重要:先大人,后小孩!
如果預算有限,盡可能把錢花在大人的保障上。
3、先保額再保費
一般來說,除了百萬醫(yī)療險之外,其他保險如重疾險、定期壽險等險種,確定保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。
就拿重疾險來說:
保額太低,無法彌補患病期間的損失;保額太高,又會有繳費壓力,如何確定適當?shù)谋n~,這非常重要。
一般來說,重疾險保額建議覆蓋年收入的3-5倍,至少保證不幸罹患重疾能有3-5年的時間康復療養(yǎng)而不影響正常生活。
如果有條件的話,也可以購買更高的保額,大家根據(jù)個人需求合理配置就行。
但如果實在經(jīng)濟有壓力,如何保證保額呢,有3個方法可供參考:
- 買消費型重疾險,保費低
- 縮短保障期限,可以選擇保到 60 歲或者70歲
- 買可以額外賠付的產(chǎn)品,后期條件允許在增加保額
又如定期壽險,本質(zhì)上是為了彌補經(jīng)濟支柱早逝帶來的家庭經(jīng)濟危機。
如果保額不足,首先沒有起到定期壽險該有的作用,其次也沒有解決家庭經(jīng)濟危機。
正如老話說的好:“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好”,做得不高不低,還不如不做。
這句話放在保險上同樣適用,要么就不買,要買就要把保障配齊了,覆蓋好風險。
通過以上內(nèi)容,我們基本上能夠避開錯誤的產(chǎn)品,掌握了正確的投保思路。
接下來,為了讓大家貼近真實情況,更好學習家庭保險的配置思路。
我假設一個溫馨的三口之家:王先生先生(30歲)、王太太(26歲)、男寶寶(0歲),家庭年收入20萬為例,
配置了一套方案。
有需要的朋友,可以參考其中思路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