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段時間,#女生攢錢百萬被Deepseek辣評無效存錢#的話題火了。
圖片來源:微博
有位女生問Deepseek,手頭有100萬該不該都存銀行,結果慘遭AI潑冷水:
“這樣存連2%的通脹都跑不贏,等于無效存錢!”
隨后Deepseek還給出了打理方案,但網(wǎng)友們對這個方案各有各的看法。
有人點贊認可,也有人看著方案里那些盈虧自負產(chǎn)品直搖頭。
那么,手里有點閑錢到底該不該理財,要“折騰”到什么程度?
到底該不該投資理財,網(wǎng)友們各有一套說法。
1、擔心手上的錢被動貶值,主動理財抗通脹
一些朋友挺贊同AI的建議,他們眼中的理財是一個長期積累、邊學邊試,平衡好資金便利、收益有預期、虧損也有底的過程。
很多人的穩(wěn)健理財是從嘗試債券基金開始的,雖說短期可能波動也不小,但扛住波動拿個幾年,回報完全有可能跑贏通脹。
這也難怪有人直接喊出心聲,“有效存錢永遠都是投資”。
嘗試更多理財方式的過程可能會踩坑,但只要我們控制好資金量去試錯,未來除了收獲多一點收益,更有專屬自己的理財技能。
2、寧愿少賺些,也要讓本金絕對安全
也有些朋友認為,通脹并沒那么可怕,怕的是跟風亂投資帶來更大損失。
舉個最近的例子,春節(jié)前后A股人工智能板塊爆火,又有很多人追漲被套。
拿體量最大的一只人工智能ETF來說,過去三個月它的凈值從0.88一路漲到2月最高點1.1,然后回調到目前的0.89。
但問題是這只ETF的160億份額里,有近四成都是基民在今年2月新買的,而且價格遠遠高于目前的0.89,也就是說這波又有一大批人虧損近20%。
在他們看來,雖說銀行存款的利息越來越少,但能夠守住財富也是一種成功。
看起來,積極理財和保守存錢這兩個觀點都各有道理。
怎么理財其實沒有標準答案,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專屬自己的“理財舒適區(qū)”。
現(xiàn)在我們模擬熱議事件女生的視角,重新讓Deeepseek給出中長期年化3%+的理財方案。
AI給到的方案長這樣:
▲Deepseek給的理財方案,各類產(chǎn)品年化收益率、波動率已核實糾正
它先把資金按使用期限分成幾筆錢,再匹配不同風險收益水平的資產(chǎn),最后按整體收益目標來規(guī)劃比例買各種資產(chǎn)。
說實話,這個AI的方案有蠻多可取之處,適合想要穩(wěn)中求進做長期理財?shù)呐笥选?/span>
下面我們就看看,為什么不同的錢要配置相應類型的產(chǎn)品,各有什么好處?
像日常買菜的錢,交房租或房貸的錢,下個月要還信用卡的錢,都屬于“1年內要用的錢”。
這部分錢既要盡量保證不虧損,更要隨時能取,那么余額寶、零錢通、銀行的“活期+”就是常見的短期閑錢打理工具,閉著眼買都沒問題。
這些產(chǎn)品的底層資產(chǎn)一般有同業(yè)存單、銀行存款、高信用短期債券等等,是妥妥的高安全性高流動性資產(chǎn)。
不過受低利率環(huán)境影響,近些年它們的收益一路走低,今年很多產(chǎn)品的7日年化徘徊在1.5%上下,我們只能賺點蚊子肉。
比如打算3年后用來換車的錢,就可以犧牲點流動性換取更多收益。
同樣是定期保本保息,目前儲蓄國債、銀行大額存單的利息通常比很多銀行存款高,我們有看好的產(chǎn)品可以買上。
要知道今年發(fā)行的5年期儲蓄國債利率還有2%,一些全國性銀行的大額存單也有2%左右的利率,剛好跟AI預測的2%通脹相當。
但它們最多只能鎖定三年五年的利率,到期都得按最新利率算,大家且買且珍惜。
如果覺得2%的回報偏低了,我們還可以把1~3年的錢拆分兩筆,一筆買保本的國債或大額存單,另一筆買點純債基金,爭取拿到更多回報。
純債基金過去幾年的年化收益在3%左右,不過買完短期內小虧一點也很正常,但再極端的虧損往往1年內都能恢復回來。
買點放組合里,長期看大概率可以提升整體收益的。
像今年一季度,全部2402只純債基金中就有八成產(chǎn)品是虧錢的,整體平均收益-0.29%。
但是到了4月中旬,隨著債市回暖,僅僅半個月時間虧損的基金比例一下子就降到兩成,整體平均收益轉成正的0.28%。
至少3年不用的錢,能買年化接近5%的股債混合基金
如果接受了純債基金,想再提高一點收益水平的話,我們完全能考慮股債混合基金。
這類產(chǎn)品的原理不復雜,就像一杯奶茶,主體是純奶茶,再混一點小料或奶蓋提升風味。
它們的底層資產(chǎn)大部分是債券,少部分是股票和流動性資產(chǎn)。
比如用80%的錢買債券穩(wěn)住基金收益,另外會拿20%以內的錢買股票博取高一點的回報,就算遇到股市走熊,這點比例的股票也不會讓基金虧太多。
不過買這種產(chǎn)品,需要承受得住波動,并做好至少拿3年的心理準備。
我們看反映股債混合基金整體表現(xiàn)的偏債混合基金指數(shù),過去10年它的年化收益接近5%,但最大跌幅也到了8%。
假設我們運氣很差在2021底的高點買入它,就得用2年時間經(jīng)歷最大回撤走到市場底部,隨后才能迎來1年1個月暴漲9%的反彈。
當然了,如果我們能在下跌過程中對它分批買入或定投,回血的速度其實能再快一些。
AI給的方案里,還有增額壽這類鎖定終身2.5%預定利率的產(chǎn)品,可以用手里的長期閑錢來安排。
拿增額壽中的佼佼者增多多8號來說,35歲女性一次性投入20萬,4年后保單的價值就超過保費。
如果拿到第5年,保單價值有21.96萬,平均每年賺3920塊,折合年收益2%。
拿到第10年,保單價值24.8萬,年化復利IRR有2.19%,折合單利2.42%;第20年價值進一步增長到31.8萬,IRR達2.34%,相應的單利逼近3%。
不過每個人的年齡、繳費時間這些情況都不一樣,最終的收益也會有所不同。
想了解更多產(chǎn)品情況,或者看看其他儲蓄類產(chǎn)品的朋友,請點擊這里,我們有規(guī)劃師一對一解答相關疑惑。
這樣一來,在保證投資產(chǎn)品整體相對低波動的前提下,只要分配好資產(chǎn)比例,我們就有較大把握實現(xiàn)中長期收益達到3%以上,避免“無效存錢”。
如果你想要持倉絕對安全,那么在上述方案中剔除有一定波動的純債基金和股債混合基金,再適當提高增額壽的比例,也有機會實現(xiàn)2%以上的收益抗通脹。
順便提一下,有些朋友非常關心低風險資產(chǎn)還有哪些選擇,具體的收益又有多少。
為此,今年開始我們策劃了【利率風險標】專欄,每月為大家呈現(xiàn)幾十家銀行存款利率、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、各期限國債收益率、LPR、主流儲蓄險收益等數(shù)據(jù)。
4月的收益數(shù)據(jù),可點擊回顧4月利率大盤點!這些銀行還有3%的存款,利息直接翻倍。下期我們還將更新5月份的利率新變化,記得關注起來哦~
穩(wěn)健理財?shù)暮诵氖窍仁睾蠊?,與其盲目追求高收益,不如先摸清產(chǎn)品底細,找到適合自己風險承受力的打理方案。
另外也想提醒大家,我們努力讓資金穩(wěn)健增值的同時,別忘了防范各種詐騙手段,避免一朝回到解放前。
比如虛假理財?shù)母呃T惑、冒充公檢法威脅轉賬、刷單返利騙局、誤點釣魚網(wǎng)站……
好了,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里,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,別忘了轉發(fā)哦~
深藍保1對1保險規(guī)劃服務,理財規(guī)劃師幫你定制財富方案。點擊下方卡片,立即開始規(guī)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