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理財究竟是為了什么?簡單來說,就是為了實現人生各階段的財務目標,而提前做好準備。許多在銀行存款,在業(yè)務員的推銷之下甚至買了銀行的理財產品,那么銀行買理財產品有風險嗎?有哪些需要注意的?
目前我國社會處于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,銀行的業(yè)務也變得越來越復雜。
除了辦理傳統的存款貸款業(yè)務,銀行作為一個?綜合金融平臺,還會代理銷售基金、保險、信托等其他金融產品。
可是術業(yè)有專攻,銀行畢竟不是專門賣保險的,有時候難免會有不夠專業(yè)的地方。甚至個別業(yè)務員在利益和任務壓力的驅使下,很可能就會做出誤導客戶的行為。
例如,去銀行存款時,不少人都被推銷過高收益的理財產品,?有的人一聽到高收益就買了,也不知道這可能是一份年金保險?。
銀行除了傳統的存貸款業(yè)務,其實也可以賣保險。不過,年金險流動性差?,?5年內不能返錢,?如果前幾年就取出來,不僅沒收益,投入的資金也可能會有損失?。
那么,作為普通消費者又該如何應對呢?在這里,深藍君提幾點建議:
1、理財不能只看收益
在大家的傳統觀念中,銀行就是安全靠譜的代名詞。就算有急事把定期存款取出來,頂多就損失一點利息,存款是完全不會虧損的。
可是現在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,如果你不想碰壁,一定要提前了解以下 3 個概念:
收益性:理財產品賺不賺錢?能賺多少錢?
安全性:你的錢是否安全?有沒有可能虧損?
流動性:理財期限是多久?急用錢能不能取出來?
很多業(yè)務員會把理財保險與銀行定存做簡單的對比,過分地強調收益性,而很少提及產品的流動性。當消費者需要提前把錢拿出來時,才發(fā)現會產生損失,這就難免會有上當受騙的感覺。
另外,理財險的收益一般會分為兩部分,一部分是確定收益,另一部分是不確定的。
確定收益:生存金、萬能賬戶保底利率等
不確定收益:分紅、萬能賬戶實際利率等
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,計劃書上面的數據就是我們最終拿到的收益。
如果你還不知道怎么計算理財收益率,強烈建議你閱讀《一分鐘學會IRR,快速判斷不同理財保險收益率》。
2、重疾險要做好健康告知
近年來,隨著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深入合作,原來只銷售理財型保險的銀行,也開始涉足健康險了,例如深藍君之前就測評過工商銀行代銷的?御立方五號。
但是由于保險公司的培訓力度不足,很多銀行員工對重疾險產品并不夠熟悉,而對于投保、保全、理賠等環(huán)節(jié)就更是知之甚少。
在《一文教你「健康告知」全部技巧》中,深藍君已經反復強調過:在投保時,如實告知自己的健康情況是順利理賠的前提。
3、謹慎購買返還型意外險
這類號稱"存錢送百萬身價"的產品,普遍存在著 保額過低、不保傷殘、收益很低 這 3 方面不足,建議大家謹慎購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