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家好,我是專心君。
2018 年,《我不是藥神》上映,全國掀起一片熱議,相關部門甚至因為這部電影,修改了關于對“假藥”的刑法認定。
同年,片中出現(xiàn)的救命藥“格列衛(wèi)”宣布再次降價,并納入醫(yī)保。
對我觸動最深的,反而是藥販子走投無路時,說的那句:
這世上只有一種病,窮病。
4 年時間過去了,一則“父親 11 年打 3 份工償還 80 萬債務”的新聞,再次給我破了個大防。
家住江蘇泰州的陸金紅,兒子因白血病去世,家里欠下 80 多萬醫(yī)療債務。
為償還債務,陸金紅一天打三份工。
白天打鐵,晚上做兩份保安工作,老伴靠踩縫紉機,賺點錢貼補家用。
麻繩專挑細處斷,厄運專揀苦命人,11 年時間里,還了 40 萬債務。
陸金紅說:不能賴人家一分錢,差一厘都要還。
上了微博熱搜后,有人為陸金紅的契約精神點贊,有人問一對一幫扶政策,還有人討論起保險的作用。
從業(yè)數(shù)年,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和諧的討論畫面。
沒有吵架,沒有攻擊,沒有詆毀......網友們都是針對自己遇到的問題,拿出來和大家討論交流。
針對廣大網友的評論,我大致篩選出了 4 種聲音,不管你是圈內人,還是保險小白,這篇文章,我都建議讀下去。
他們代表了一些聲音,而這些聲音,需要一個正面回答。
為什么要買保險?在我看來,作用非常明確,就是兩個:拿走擔憂、完成心愿。
誠如這位網友說的,窮人家多買點保險,但這段話的重點是后半句:80萬還下去,要還到什么時候。
陸金紅今年 60 多了,已經用 11 年時間還了 40 萬,可是接下來的人生里,還剩幾個 11 年。
窮人家庭雖然做不了充足保障,但作為基礎保障,醫(yī)保得有啊。
我查了一下陸金紅所在地區(qū)(江蘇泰州)的城鄉(xiāng)居民醫(yī)保的繳費標準:
一般居民個人繳費標準為 420 元/人/年。
對于符合免繳條件的困難群眾,個人不需要繳費,年度保費全額由政府承擔。
這是國家福利性質的保險,不僅價格便宜,真遇到事情,也能卸下一些肩上的擔子。
他家有沒有醫(yī)保、醫(yī)保報銷了多少,有限的新聞里,我沒有獲取到這些關鍵信息。
不過,一場大病,欠下 80 萬外債,就算是有醫(yī)保,顯然也是兜不住的。
國家衛(wèi)健委去年說我國醫(yī)保覆蓋率達到了 96.8%,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需要眾籌治???
如果有能力,盡量在醫(yī)保之外,補充一份商業(yè)保險。
有些保險,買來花了很多錢,但確實是沒用的。
但這個沒用,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
評論里的這位網友,顯然是“保險沒買對,覺得保險沒用”。
只是保險的水很深,也并不是每一款產品都是好的,我們要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,選擇必要的險種和優(yōu)秀的產品。
下面一位網友,買的“返還型”重疾險,就有可能花多錢辦小事。
你一定聽過這套話術:得病了能賠錢,沒得病還能返錢。
幾十年后所繳的保費都能原封不動的返回來,相當于不花一分錢就享受了保險公司幾十年的保障。
豈不是能薅保險公司羊毛?別高興太早。
“返還型”保險之所以在保險界備受追捧,主要是抓住了人們“既想保障又不想花錢”的心理。
尤其是四五線城市和城鄉(xiāng)結合部的大叔大媽、老頭老太太人群。
保險業(yè)務員想讓這些人買一份純保障的保險是非常難的。
可你告訴這群人,每年的保費不白交,如果不生病錢還能退回來。
原本還在猶豫的這群老頭老太太,可能就樂呵呵地把錢交了。
記住,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,包括早晚餐。未來返還的錢,不過是你現(xiàn)在多交的保費。
我在普及保險知識的過程中,常常聽到有人這樣說:
保險就兩個不賠,這也不賠那也不賠。
說實話,有時候挺生氣的。
保險是不是真的理賠難?很多時候都是幸存者偏差。
我整理了一份 2021 年 70 家保險公司的理賠年報,理賠難不難,數(shù)據說真話。
98% 以上的人都能賠:其中像德華安顧獲賠率高達 99.58%,沒聽過的“小公司”理賠也并不難。
保險公司理賠都不慢:平均理賠時間都不到 2 天,像渤海人壽、國寶人壽等不常聽的公司,甚至半天不到就能理賠下來。
過去幾年,的確有太多的產品濫竽充數(shù)。
有的意外險,把“殘疾”改成了“高殘”,一字之差,就導致客戶一旦殘疾了,要少賠幾十萬;
有的重疾險,保費貴保額低,打著返還已支付保費的旗號賣性價比低的產品,結果得了病賠不了幾個錢,沒得病理財收益也不高,時間久了自然覺得雞肋。
還有太多的代理人野蠻生長、粗放式發(fā)展。
大部分業(yè)務員都更愿意把保費做高,而不是把保障做全;
很多業(yè)務員銷售話術背得流利,但實際連條款都看不懂。
這個過程中,業(yè)務員賺了傭金,保險公司沒賠錢還收了保費,只有消費者受傷。
等到出險時找當初賣你保險的人,他要么不承認,要么早就離職不干了。
不過,隨著互聯(lián)網的高速發(fā)展,保險也越來越透明化。
如果還想著靠欺騙用戶來賺錢,最后只有一個結局:聰明反被聰明誤,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。
對于理賠難,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,那就是不懂投保規(guī)則,不如實告知。
買醫(yī)療險、重疾險這類產品,都要面臨健康告知。
健康告知問到的,就如實回答,千萬別抱有僥幸心理,小看了保險公司的調查能力。
保險公司想查的話,不止是體檢報告,醫(yī)???、就診記錄這些東西,都可能查到。
不過,也不必緊張,健康告知遵循的原則是:有問必答,不問不答。
如實告知 ≠ 全部告知。
回到這個新聞上,陸金紅的兒子罹患的白血病,屬于重疾險保障的惡性腫瘤范疇。
如果有一份重疾險,那么就能按 100% 保額賠償;
如果有一份百萬醫(yī)療險,那可以報銷看病住院的醫(yī)療費。
如果有一份壽險......
算了,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。
其實這道題,同樣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
但之所以單獨拎出來講,除了問的人最多,問題具有代表性,也從側面反映出許多人對保險存在刻板印象:
保險很貴,窮人不配。
事實真是如此嗎?我想并不是。
比如百萬醫(yī)療險(尊享 e 生 2021 ),同樣是保大病,30歲投保,一年只要 308 元,就能擁有百萬保障。
再者,對于年紀較大、身體欠佳人群,還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防癌醫(yī)療險,健康告知相對寬松。
比如好醫(yī)保 · 終身防癌醫(yī)療險,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投保。
還有就是像這位網友說的,可以購買由政府牽頭的惠民保。
一年低至幾十塊,也能拿到百萬保障。
惠民保的出現(xiàn),給了預算相對捉襟見肘的人一線希望。
它價格便宜、投保門檻也低,讓年齡大、健康狀況不好的人也有了購買醫(yī)療險的機會。
我們也期待,惠民保能一直發(fā)展下去,給越來越多的人提供更好的保障。
這里所列舉的僅僅是4種聲音,背后代表的卻是4種人群,但我覺得不失為一次以管窺天的保險科普。
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比吉特·班納吉曾在《貧窮的本質》一書里說:
窮人很難通過一點一點積累財富最后到達富裕的,背后的深層原因,是窮人缺乏有效的避險工具、不做遠期規(guī)劃,往往因為一個變故,比如生病,而花了一大筆錢,從而陷入“貧窮陷阱”,無法脫身。
但我想說,這些原因,在所有的普通人身上,都是普遍存在的。
大人們省吃儉用一輩子,生病了就扛著,實在扛不住再去醫(yī)院,給自己拖到重病晚期,舉家借錢......
這些錯誤,我們很多人也在犯。
困飽兩餐,年歲難唱,只希望這些痛心的故事少一點,希望我們能做個聰明的消費者。
如此甚好。
最后,如果你在買保險時遇到什么問題,或是不知道買哪個產品,可以點擊下方預約1對1保險規(guī)劃服務,深藍保給你提供專業(yè)的建議。